致知格物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致知:获得知识;格物:推究事理。获得知识,推究事物的原理。
出处西汉·司马迁《礼记·大学》:“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,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,致知在格物。”
基础信息
拼音zhì zhī gé wù
注音ㄓˋ ㄓ ㄍㄜˊ ㄨˋ
感情致知格物是中性词。
用法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。
近义词格物致知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安适如常(意思解释)
- 林下风致(意思解释)
- 力小任重(意思解释)
- 过五关,斩六将(意思解释)
- 罗掘一空(意思解释)
- 余波未平(意思解释)
- 长命富贵(意思解释)
- 前瞻后顾(意思解释)
- 形神不全(意思解释)
- 穷家富路(意思解释)
- 晓以大义(意思解释)
- 拂袖而去(意思解释)
- 目不忍见(意思解释)
- 度己失期(意思解释)
- 悬石程书(意思解释)
- 众建贤才(意思解释)
- 羽旄之美(意思解释)
- 马牛其风(意思解释)
- 春去冬来(意思解释)
- 美人迟暮(意思解释)
- 牛骥同槽(意思解释)
- 打退堂鼓(意思解释)
- 匪夷所思(意思解释)
- 月儿弯弯照九州,几家欢乐几家愁(意思解释)
- 寥寥无几(意思解释)
- 避俗趋新(意思解释)
- 在此存照(意思解释)
- 大势所趋(意思解释)
※ 致知格物的意思解释、致知格物是什么意思由古句汇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低声下气 | 形容说话时恭顺卑微的样子。 |
肝髓流野 | 形容战斗激烈残酷、尸横遍野。 |
安安静静 | 指没有声音,没有吵闹和喧哗。 |
敏而好学 | 敏:聪明。天姿聪明而且喜好学习。 |
蝶粉蜂黄 | 指古代妇女粉面额黄,妆扮美容。 |
进道若退 | 谓前进之道反若后退。 |
民不畏死 | 畏:惧怕。人民不怕死。形容不怕死的气慨。 |
通今达古 | 同“通今博古”。 |
打情卖笑 | 打情骂俏,指男女调情。 |
闲情逸致 | 逸:安闲;致:兴致。指毫无事物所累;轻松超逸的情趣。悠闲的心情和安逸的兴致。 |
湖光山色 | 湖水风光;山峦秀色。形容山水景色之美。 |
清风劲节 | 喻人品纯洁,节操坚贞。 |
胆大心小 | 形容办事果断,考虑周密。 |
各人自扫门前雪,莫管他人瓦上霜 | 比喻不要多管闲事。 |
欧风美雨 | 比喻来自欧美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侵袭。 |
举足轻重 | 一挪动脚;就会影响两边的分量。原指一个实力强的人处于两方之间;只要稍微偏向一方;就会打破均势。比喻地位极其重要;足以左右全局。 |
福善祸淫 | 指行善的得福,作恶的受祸。 |
屦及剑及 | 屦:鞋;及:赶上。形容人奋发兴起,行动果断迅速 |
闭门读书 | 关起门来在家里读书。形容专心埋头苦读。 |
饿殍满道 | 殍:饿死的人。满路都是因饥饿而死的人的尸体。形容饥荒灾祸严重,人民大量死于饥寒的惨状。 |
打开天窗说亮话 | 比喻无须规避,公开说明。 |
息兵罢战 | 兵:打仗。停止或结束战争。 |
恩重如山 | 恩情像高山一样厚重;形容恩义极为深重。 |
纲举目张 | 纲;鱼网上的总绳;比喻事物的主干部分。目:网眼;比喻事物的从属部分。比喻抓住事物的关键;就可以带动其他环节。也比喻条理分明。 |
指手画脚 | 指说话时做出各种动作。形容说话时放肆或得意忘形。 |
徐娘半老,风韵犹存 | 徐娘:梁元帝妃徐氏,泛指妇女。指尚有风韵的中年妇女。 |
闻所不闻 | 听到从未听到过的。形容事物非常希罕。 |
墨汁未干 | 写字的墨汁还没有干。比喻协定或盟约刚刚签订不久(多用于指责对方违背诺言)。 |